查看原文
其他

2023气候事件盘点:最热一年,应“极”成为日常

科莱美特气候青年 科莱美特气候青年
2024-09-05


于11月30日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(COP28),可能会是一场最为“气候不友好”的盛会——与会人数超过8万,是往常的两倍多,创下历史新高。来自各个国家和机构的参会代表、观察员一起坐下来讨论往后的人类命运之前,或许我们都要先互相感叹一句,


“谢天谢地,我们活过了2023年。”


据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变化监测11月20日公布数据,2023年暖季(6-10月)为1850年以来全球平均同期最暖。2023年几乎是有记录以来全球最热一年。


“全球沸腾”“气候崩溃”“气候变化失控”......


耸动的警告背后,是落在普通人身上的损失和创伤,是国家和经济体发展的压力和挑战。科莱美特气候青年将在两期盘点中回顾人类和地球在“最热一年”中的煎熬与应对、合作与挑战。起码在眼下,我们是侥幸的幸存者,铭记逝去才能面对真实的未来。



01

欧陆暖冬


法国民众度过了有史以来最热的新年,跨年夜的夜间最低气温为11℃,是该国自1947年有记录以来最高夜间均温。


1月1日,西班牙毕尔巴鄂气温高达25.1℃,比1月均温高出10℃有余;波兰华沙气温达18.9℃,此前最高纪录为1993年1月的13.8℃;法国贝桑松气温为18.6℃,打破1918年1月16.8℃的最高纪录。



02

北美速冻


2月,美国东北部地区持续遭遇强寒潮天气,导致多地大规模停电、道路封锁、1946个航班延误、多所学校停课……有超过2000万人受到影响。北极寒潮给纽约州、缅因州、罗德岛以及马萨诸塞州的波士顿等地均带来了创纪录的最低气温。



03

极端高温与厄尔尼诺


今年夏季,华北、黄淮地区经受高温炙烤。


5月1日至6月10日,全国80余个国家气象站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,主要分布在云南、四川、贵州、广西、广东等地。


伴随着高温,上半年云南平均降水量仅有265.1毫米,为1961年以来最少,较常年偏少近30%,遭遇1961年以来最为严重的冬春夏连旱。


7月上旬,华北、黄淮气温偏高2.7℃,为历史同期最高。


据美联社6月19日报道,印度近170人死于高温,另有数百人因发烧、呼吸困难和其他健康并发症住院。


6-7月,北美极端高温引发山火。加拿大各地因干燥和高温发生数百起火灾,山火产生的大量烟尘在低压影响下向东南方向进入美国东北部,华盛顿、纽约等地被浓烟笼罩。


另外,高温天气造成墨西哥4个州至少30人死亡。



04

厄尔尼诺


据国家气候中心11月11日公布的监测数据,一次中等强度厄尔尼诺事件已经形成,并将持续到明年春季。


在此影响下,叠加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,2023年全球平均气温或将打破2016年最暖年纪录。


在此影响下,澳大利亚刚刚经历了20多年来最干旱的10月。作为全球第二大小麦出口国、大麦和油菜籽主要出口国,澳大利亚可能在当前收获季面临干旱带来的减产。澳大利亚政府9月初预计2023-2024年的小麦产量为2540万吨,比去年减少36%。



05

极端降水


2023年汛期,降雨集中的区域较往年更加偏北;而传统意义上的降雨集中区域珠三角、长三角地区今年降水量则明显偏少。


入汛以来至10月31日,中国出现了35次大范围暴雨天气过程。其中较强20次、强13次、特强2次,暴雨强度大、极端性强。全国共有72个国家站日降水量突破历史极值、346个国家站突破月极值。


松花江流域、黄河流域、淮河流域、海河流域、太湖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,辽河流域、珠江流域、长江流域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。


今年热带气旋路径复杂多变。


7月28日起,“杜苏芮”先后影响14省。“杜苏芮”强度达到63年来首登福建最强,本不常见的影响我国长江以北的“远距离台风暴雨”同样显著增加。


相较于时常迎战台风的东南沿海地区,极少与超强台风正面遭遇的北方地区,在应对经验和基础设施上暴露短板。


7月29日至8月1日,“杜苏芮”残余环流北上,华北地区出现历史极端强降雨,累计雨量大、持续时间长,极端性强。这次强降雨的过程强度超过了华北历史上的三次极端暴雨过程,被视为有记录以来海河流域的最大降水量,致使23.7京津冀特大洪水暴发。


在9月14日由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深度研讨会上,专家认为这次降雨是“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的一次极端事件,绝非偶然”。这场降雨是全球变暖、雨带北移等宏观气候变化的结果,是一次特大降水事件。


极端降水事件不仅发生的频率在增多,强度在增强,发生的范围也在扩大,甚至出现罕见的“沙漠洪水”。


6月15日,中国最大的沙漠——塔克拉玛干沙漠遭遇持续暴雨。全天降雨量达93.4毫米,接近大雨标准,造成了历史上罕见的沙漠洪水。当地居民纷纷表示这辈子都未曾目睹如此规模的暴雨。


9月10日,地中海风暴“丹尼尔”深入撒哈拉沙漠,在撒哈拉沙漠国家利比亚沿岸登陆,带来的降水量相当于当地年降水量的2至10倍,甚至10倍以上。引发的洪水至今已致逾1.1万人丧生,还导致该国德尔纳市上游两座大坝决堤,造成超万人失踪。



结语

极值之下,韧性求生


气候临界点,根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(IPCC)的定义,指的是“全球或区域气候从一种稳定状态到另外一种稳定状态的关键门槛。”


据《自然》杂志,全球15个“气候临界点”在今年已经被突破了九个。其中包含北极海冰、格陵兰冰盖、北方针叶林、永久冻土、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、亚马逊雨林、暖水珊瑚、西南极冰盖、东南极部分地区。


临界点事件一旦被突破,后果便不可逆,且影响规模庞大,区域性系统乃至全球将一同曝露在气候影响之下,无法回到原先稳定的状态。


极值之下,如何求生?人类已经到了要把应“极”融入日常的时刻,增强对气候适应(Adaption)的资金和资源投入,提高防灾减灾应急效率,建设应对气候风险的韧性。


减缓与适应并重,是我国一贯坚持的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。生态环境部联合16个部门于2022年6月印发了《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》。自2017年遴选的28个城市也正在开展和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。


在2023年气候盘点的下半章,我们将回顾中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行动,看见我们在地缘政治变化中共建韧性家园的可能与挑战。


工作团队

作者 李继娜 喻陶 俎兴照 

 图片 喻陶 俎兴照 

编辑 袁漪琳 

排版 喻陶
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科莱美特气候青年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